-
友情链接:
这次失败使克劳塞维茨对普鲁士军队制度的腐败深恶痛绝。他在《关于普鲁士在巨大灾难中的消息》一文中对普军领导阶层的老朽、昏庸、私欲和野心作了淋漓酣畅的揭露。他主张改革,但在普鲁士腐败的制度下,改革不可能实现。
他陷入了矛盾之中:一方面他从小受的教育是效忠王室,另一方面他感到不改革现行的政治对民族安全和发展不利。当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·威廉三世与拿破仑缔结屈辱的同盟时,炽烈的爱国热忱驱使着克劳塞维茨在国王和民族利益之间作出抉择,他终于下决心脱离普鲁士国王到俄国去参加对法战争。在俄国,他参加了著名的斯摩棱斯克争夺战和博罗迪诺会战。以后他随维持根施泰因军团追击拿破仑。
在陶罗根他作为俄军的联络官,与担当掩护拿破仑残部退却的普鲁士军队指挥官约克谈判,劝说他采取中立态度,并获得成功。他认识到,经过法军马蹄蹂躏的俄国已是十分疲惫,俄军追击至此,已成强弩之末,如果与普军开战,拿破仑就将赢得时间,把分散在欧洲的军队集中起来,或组建新军,对尾追的俄军发动新的攻势,这对俄军很不利。另外,更重要的一点是,他认为俄国人的最大利益“无非是摧毁普鲁士与法国的那种强制的结合,并与普鲁士结成亲密同盟开辟道路”。
这后一点,也是克劳塞维茨本人所追求的政治目的。他在谈判中肩担重任而不负众望,达到了普军保持中立的既定目的。政治又一次在战争中起了作用,并通过克劳塞维茨亲自实践起了作用,这个经验对他来说,是刻骨铭心的。
俄国塞维茨普鲁士克劳塞维茨拿破仑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